配资安全指数网
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如今的大润发,靠韩国人扬眉吐气了一回。
曾经的大润发,被马云称作是中国零售业的一座“大山”。但到了最近几年,电商的崛起,让大润发差点成为时代的“弃子”,就连曾经最看好它的也在去年抛弃了它。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自从去年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以后,上海街头的韩国人数量直接上升。他们从简单的旅游观光、打卡,发展成疯狂的买买买!
在上海的一家的莉莲蛋挞店里,含“韩”量高达80%,不仅如此,韩国人在名创优品都买疯了。在发现大润发这个“宝藏超市”后,他们便拉着行李箱到大润发“进货”。
从前被国人贴上“土味”标签的大润发,如今被韩国人当成是一块宝。大润发里的江小白果立方和夏威夷果,更是被韩国人们当作是中国特产。
在这股“韩流”直接把上海大润发平型关路店的销售额拉到上海第一名。靠韩国游客以及“省钱大法”,大润发用2.06亿元的净利润,在今年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曾几何时,大润发也是零售行业里的明星企业。“19年没关过一家店”的纪录时至今日都没人能够打破。
然而,就在2017年的时候,从没遇见过对手的大润发,险些倒在时代的浪潮里。曾经,在消费者眼里,大润发是最可靠的大卖场之一。
但自从大润发跌落神坛后,再提到大润发,其可靠的标签已经被“形象老化”、“性价比不高”等消极词语所代替。
去年,大润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中国对韩国实施旅游免签的政策。谁能想到,一个旅游政策竟然能让一家传统超市死而复生。
通常来说,在周五的晚上会有一群韩国游客踩着下班点冲到上海平型关路的大润发进货。直到周日下午,这家大润发的含“韩”量才会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已经发生了将近一年。
造成这种火爆现象,离不开这家店的选址。大润发平型关路店就在上海的市中心,并且离景点也都不远,比如去外滩也就4公里左右,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不超过7公里。
引起韩国人注意的是大润发里的夏威夷果和江小白的果粒方,还有各种味道的薯片,就算买了一购物车价格也相当实惠。如今的大润发在韩网就是妥妥的网红。
而大润发自然是不肯放过这破天的富贵。由于每周都会有大量的韩国游客到大润发购物,大润发连夜挂上了韩文的招牌,还请来了会说韩语的员工。
为了不放过这次翻身的机会,大润发直接在门口列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产品榜单,方便第一次去大润发的韩国游客可以直接“抄作业”。
同时,大润发的服务细节上也升级了不少。比如在水果区域增加了免费削皮切块的服务。
并且在出口处还设置了中韩文打车收费标识,上面清楚写明了从市区到机场等地方的大概打车费用。
如今的大润发,正在用文旅流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一点一点地夺回来。曾经的大润发,在零售行业内就是一匹妥妥的黑马。
1997年的时候,大陆的零售市场早已被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巨头瓜分,作为后来者大润发,用低价策略以及烟火气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大润发的创始人黄明端在超市里又是卖油条又是卖寿司的,活生生把生鲜区搞成小吃街。在当年,黄老板更是扬言要十年开100家店,打败当时的商超巨头家乐福。
随着大润发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黄老板当初的豪言壮志也成为了现实。在2010年的时候,大润发的门店数量就已经超过了100家,销售额也早就远超家乐福。
在与欧尚合并为高鑫零售后,大润发迎来巅峰时期,当时大润发的市值不仅突破了千亿,而且单店日销售额吊打沃尔玛。黄老板因此也有了个“超市陆战王”的外号。
但与其他传统商超一样,大润发碰到了电商这个“对手”。2013年,大润发的客流不断被线上电商分走。
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黄老板砸了十几亿搞了个电商平台“飞牛网”,但仍旧比不过京东和淘宝。
2017年,相当看好大润发的阿里买下了高鑫零售36%的股权,还给大润发绘制了一幅相当美好的未来蓝图。
但在林小海上任高鑫零售的CEO后,大润发的业绩愈发惨淡。当年,林总针对当时最流行的商超模式打造出小润发、中润发(大润发super)以及M会员商店。
在网上,有不少网友把“中润发”“小润发”,戏称是大润发的“私生子”。
没想到却越改越亏钱,2023年的时候,大润发直接亏了16.68亿元,阿里投下的500多亿更是有400亿直接打水漂。
阿里和大润发之间的合作看似互补,但其实其中还是有许多不适配的地方。比如,一般互联网大厂讲究的是更新快,而大润发这种传统商超更偏向于稳中求胜、按部就班。
所以在林总的改革过程中,更新的速度变快,导致一直按流程办事的老员工们十分不习惯林总的这种管理方式。结果就是,阿里嫌大润发慢,大润发嫌阿里事多。
再加上,林总盲目刷题的方式,使得大润发的定位越来越不清晰。一下是生鲜超市,一下是小型的社区零售超市,一下又搞了个会员制超市,把消费者都搞懵了。
这等于是把这几年所有的热门的商超类型都试了个遍,搞得最后消费者不满意,员工也是吐槽连篇。
在前几年,小型零售超市特别受资本青睐。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也曾认为小型的社区零售超市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于是,盒马mini诞生了。盒马mini就像是一个开在家门口的缩小版盒马鲜生,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刚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候老板还放话要开100家盒马MINI,结果才开到第14家的时候,盒马mini就不行了。就连候老板也表示自己判断错误了,狠狠打了一波自己的脸。
从去年开始,大润发其实就开始了“减肥计划”。断臂求生再加上韩国人带来的流量,大润发终于在2024年成功实现扭亏转盈,最后只有阿里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大润发的“减肥计划”,第一步就是闭店、裁员。2025财年,大润发关掉了不赚钱的卖场,只留下了生意最好的几家卖场。
不仅如此,大润发还裁了上万名员工以及把不挣钱的业务都砍掉了。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大润发的财务压力。
除此之外,大润发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把“抠”刻进了骨子里。把销售和营销的费用大大缩减了16.2%,还宣布裁撤华中大区。
同时,大润发重新打造“穷鬼人设”。想当年,大润发就是用低价策略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如今这套依旧适用。
在大润发super里,上架了上千种长期低价的产品,还经常会有9.9元均一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大润发不仅想要做穷鬼超市,还想要做穷鬼食堂。
有北京的消费者发现,在北京西红门的大润发里新开了一个“莎莎大食堂”,只需要19.9元的价格,就能享用60多种菜品,并且采用的是自助的模式。
这种极致省钱的方法,加上各种“穷鬼福利”,让大润在在去年终于脱离了亏损泥潭,赚了2.06亿元。
这两年,大润发们一直在整改的路上狂奔。胖东来、奥乐齐以及山姆都已经成为了它们的对标品牌。
比如,永辉淘汰掉了大部分的商品,重新规划了商品结构,并在服务质量上做出升级。而沃尔玛在开始在深圳社区试水500m²的社区小店,主打平价策略。
但只有把性价比以及服务质量等做到极致,才能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下来。“对老百姓多一点儿好,你就啥都有了”,于东来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大润发这一次的逆袭,靠省钱活生生把自己从ICU拉了出来。而大润发的故事,就是目前传统零售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壮士断腕”早已经成为了行业常态。
而大润发实现扭亏转盈不过是第一步,在未来还有更多需要克服的难题。想要重新上牌桌,还需要拿出更狠的招式。
但这次大润发被韩国人挤爆后连夜贴韩语标签的事情,说明了只要肯放下身段,就会有机会,而大润发在这之后也深知这一点,毕竟活命比面子更重要。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网眼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